? ? ??抗美援朝戰爭、土地制度改革和其他民主改革
? ? ?
? ? ??抗美援朝 保家衛國
正當全國人民集中力量爭取財政經濟狀況基本好轉的時候,新中國又面臨著外部侵略的威脅。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美國政府立即作出武裝干涉朝鮮內戰的決定,并派遣第七艦隊侵入臺灣海峽,公然干涉中國內政,阻撓中國的統一大業。10月初,美軍無視中國政府一再警告,悍然越過三八線,把戰火燒到中朝邊境,直接威脅新中國的國家安全。危急關頭,朝鮮勞動黨和政府請求中國出兵支援。
敢不敢、能不能迎戰世界上經濟實力最雄厚、軍事力量最強大的美帝國主義,對于成立僅一年、百廢待興的新中國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在敵我力量極其懸殊的情況下,如果出兵參戰,能不能打贏?會不會“引火燒身”“惹禍上門”,使經濟建設難以進行?中央政治局多次召開會議,全面估量國內外形勢,既清醒地看到了面臨的困難,又深入地分析了出兵作戰的必要和可能,作出了派遣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作戰,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歷史性決策。
950年10月8日,毛澤東發布命令,組建以彭德懷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的中國人民志愿軍。19日,志愿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這是以正義之師行正義之舉。中國人民志愿軍同朝鮮軍民密切配合,首戰兩水洞、激戰云山城、會戰清川江、鏖戰長津湖等,此后又構筑起銅墻鐵壁般的縱深防御陣地,實施多次進攻戰役,粉碎“絞殺戰”、抵御“細菌戰”、血戰上甘嶺,創造了威武雄壯的戰爭偉業。經過艱苦卓絕的戰斗,中朝軍隊打敗了武裝到牙齒的對手,打破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迫使不可一世的侵略者于1953年7月27日在停戰協定上簽字??姑涝瘧馉幰詡ゴ髣倮蚴澜缧妫骸拔鞣角致哉邘装倌陙碇灰跂|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
在波瀾壯闊的抗美援朝戰爭中,英雄的中國人民志愿軍始終發揚祖國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英勇頑強、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為了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為了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而奮斗的國際主義精神,鍛造了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毛澤東的長子毛岸英第一批入朝參戰,英勇犧牲在朝鮮戰場。志愿軍將士面對強大而兇狠的作戰對手,身處惡劣而殘酷的戰場環境,拋頭顱、灑熱血,以“鋼少氣多”力克“鋼多氣少”。他們說,我們的身后就是祖國,為了祖國人民的和平,我們不能后退一步!他們冒著槍林彈雨勇敢沖鋒,頂著狂轟濫炸堅守陣地,以身驅作人梯,抱起炸藥包、手握爆破筒沖入敵群,忍饑受凍絕不退縮,敢于“空中拼刺刀”。這種血性令敵人膽寒,讓天地動容!他們中涌現出30多萬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個功臣集體,有毅然抱起炸藥包與敵人同歸于盡的楊根思,有用胸膛堵住槍眼為戰友沖鋒開道的黃繼光,有烈火燒身巋然不動直至壯烈犧牲的邱少云,有躍入冰河以生命換得朝鮮少年安然無恙的羅盛教……他們用生命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雄壯史詩,被祖國人民稱為“最可愛的人”。偉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必須永續傳承、世代發揚。
抗美援朝戰爭期間,黨中央統攬全局,實施有力的戰爭動員和正確的戰爭指導,采取邊打、邊穩、邊建的方針,開展了波瀾壯闊的抗美援朝運動,全國各族人民舉國同心支撐起這場事關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的偉大抗爭。
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是中國人民站起來后屹立于世界東方的宣言書,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里程碑,對中國和世界都有著重大而深遠的意義。經此一戰,中國人民粉碎了侵略者陳兵國門、進而將新中國扼殺在搖籃之中的圖謀,可謂“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帝國主義再也不敢作出武力進犯新中國的嘗試,新中國真正站穩了腳跟。經此一戰,中國人民徹底掃除了近代以來任人宰割、仰人鼻息的百年恥辱,徹底扔掉了“東亞病夫”的帽子,中國人民真正揚眉吐氣了。經此一戰,中國人民打敗了侵略者,震動了全世界,奠定了新中國在亞洲和國際事務中的重要地位,彰顯了新中國的大國地位。經此一戰,人民軍隊在戰爭中學習戰爭,愈戰愈勇,越打越強,取得了重要軍事經驗,實現了由單一軍種向諸軍兵種合成軍隊轉變,極大促進了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經此一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亞洲乃至世界的戰略格局得到深刻塑造,全世界被壓迫民族和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義事業受到極大鼓舞,有力推動了世界和平與人類進步事業。這一戰,拼來了山河無恙、家國安寧,打出了中國人民的精氣神,人民軍隊戰斗力威震世界,讓全世界對中國刮目相看,充分展示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暴的鋼鐵意志、萬眾一心的頑強品格、敢打必勝的血性鐵骨、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決心,再次證明正義必定戰勝強權,和平發展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廢除封建土地制度和鎮壓反革命運動
新中國成立時,還有占全國人口一多半的新解放區尚未完成土地改革,嚴重阻礙了社會生產力發展。在進行抗美援朝戰爭的同時,從1950年冬到1952年底,黨領導廣大新解放區進行了廢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
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它總結了黨過去領導土地改革的經驗和教訓,又適應新中國成立后的新形勢確定了新政策,提出保存富農經濟,不動中農土地,限制沒收地主財產范圍等,以保護中農和分化地主階級,減少土地改革阻力,促進生產的恢復和發展,成為指導新解放區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據。到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外,全國大陸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包括老解放區在內,全國約3億無地少地的農民無償獲得約7億畝土地,免除了過去每年向地主交納的3000萬噸以上糧食的地租。
土地改革的完成,標志著在我國延續了幾千年的封建制度的基礎——地主階級的土地所有制,至此徹底消滅了,農民真正成為土地的主人。這是一個偉大的歷史性勝利。它從根本上解放了農村生產力,激發了廣大農民的政治熱情和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業的迅速恢復和發展,以及農村文化教育的發展,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辟了道路。
在進行土地改革的同時,全國還大張旗鼓地開展了鎮壓反革命運動。朝鮮戰爭爆發后,國民黨遺留在大陸的反革命分子氣焰更加囂張,大肆散布謠言,進行種種破壞和搗亂活動,殘害革命干部和群眾,妄圖里應外合,顛覆人民政權。1950年,各地有近4萬名干部和群眾被反革命分子殺害,其中僅廣西就達7000多人。1950年10月,中共中央發出《關于鎮壓反革命活動的指示》,決定對罪大惡極、怙惡不悛的反革命分子實行堅決鎮壓。從12月開始,鎮壓反革命運動在全國展開。到1951年10月底,全國規模的鎮壓反革命運動基本結束。
鎮壓反革命運動掃除了國民黨遺留在大陸的反革命殘余勢力,基本上肅清了特務、地下軍及會道門等反動組織,社會秩序獲得前所未有的安定,有力地配合了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戰爭。
社會各方面的民主改革和“三反”“五反”運動
以土地制度改革為中心,黨還領導了包括社會改造在內的多方面的民主改革。
在國營工礦交通企業開展民主改革。這些企業原來大都是官僚資本主義企業,接收后需要通過民主改革,使社會主義新型生產關系進一步體現出來。各地在黨委領導下,清除了隱藏在企業內部的殘余反革命勢力,廢除了舊社會遺留的官僚管理機構和封建把頭制、搜身制等,建立工廠管理委員會,并通過工會委員會、職工代表會議,發動和組織職工參加企業管理,初步建立起適合生產需要的民主管理制度,調動了廣大工人群眾當家作主、發展生產的積極性,使工業生產的恢復取得顯著成績。
改革封建婚姻制度,是黨推進民主改革和社會改造的又一個重要方面。1950年5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這是新中國制定的第一部法律。它明確規定:“廢除包辦強迫、男尊女卑、漠視子女利益的封建主義婚姻制度。實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權利平等、保護婦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義婚姻制度?!边@是幾千年來中國社會家庭生活的一個偉大變革。經過貫徹《婚姻法》運動,廣大群眾普遍樹立起婚姻自由、男女平等的思想,開始形成新的社會風氣。占全國人口半數的廣大婦女從封建婚姻制度的束縛下獲得解放,社會地位有了很大提高。
取締舊社會遺留的賣淫嫖娼、販毒吸毒、聚眾賭博等丑惡現象的斗爭,也是掃除社會弊病、進行社會改造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經過三年左右的努力,曾在舊中國屢禁不絕、在西方國家也被視為頑癥的娼、賭、毒等社會痼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被基本禁絕。
抗美援朝戰爭是中國人民民主革命反帝斗爭的繼續,土地改革和其他各項民主改革是中國人民民主革命反封建斗爭的完成。革命的洪流蕩滌著舊社會的污泥濁水,中國的社會面貌、社會風尚起了極大變化。這些歷史性變化,使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更加鞏固,使恢復和發展經濟的工作有了必要的社會政治條件。
在全國人民努力增加生產、厲行節約的過程中,各地黨政機關內部暴露出貪污、浪費現象和官僚主義問題。根據東北、華北地區所反映的嚴重情況,1951年12月1日,中共中央作出《關于實行精兵簡政、增產節約、反對貪污、反對浪費和反對官僚主義的決定》,要求采取群眾運動的方式,大張旗鼓,雷厲風行,徹底揭露一切大中小貪污事件,開展“三反”斗爭。斗爭中抓住典型重大案件,加以處理,以引起全黨的警惕和全社會的重視。劉青山、張子善在任天津地委書記、天津行署專員期間,因利用職權盜用公款,從事非法經營活動,生活腐化墮落,蛻變為大貪污犯,被判處死刑。這向全國人民表明,中國共產黨絕不容忍利用執政黨地位牟取私利的腐敗現象,貪污腐敗分子一經發現,不管資格多老、職務多高,一律嚴懲不貸。
“三反”運動歷時半年多,于1952年10月結束。這場斗爭,是黨在執政情況下保持共產黨人和領導干部清廉、懲治腐敗的初戰,清除了干部隊伍里的蛀蟲,教育了干部的大多數,對抵制舊社會的惡習和資產階級腐朽思想的侵蝕,形成清正廉潔的黨風政風和健康的社會風氣,起了很大作用。
“三反”運動中發現,黨政機關內部的貪污行為,往往是與不法商人勾結而來的。大量事實表明,少數資本家以各種非法手段牟取超額利潤,甚至用廢棉爛棉制造急救包賣給志愿軍,使受傷的戰士致殘致死,激起全民公憤。1952年1月,中央決定在私營工商界開展一場反對行賄、反對偷稅漏稅、反對盜騙國家財產、反對偷工減料和反對盜竊國家經濟情報的“五反”運動。運動中,黨和政府廣泛發動群眾進行說理斗爭、揭露不法商人的違法事實。同時中央又指示不能否認民族資產階級仍有其積極的一面,《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規定的其應有的政治、經濟地位沒有改變,必須注意維持經濟生活的正常進行。
“五反”運動于1952年10月結束,有力打擊了不法資本家嚴重的“五毒”行為,在工商業者中普遍進行了一次守法經營教育,推動了在私營企業中建立工人監督制度和進行民主改革,為后來用和平方式逐步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作了重要鋪墊。